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, 2021

防青年賭博成癮 要從手機着手

Image
世界盃如火如荼地進行,青少年賭博問題也受到關注。特別是今時今日,想參與賭博,已不必拋頭露面前往投注站。透過網絡,就可隨時隨地快速落注。但方便之餘,也讓人憂慮網上賭風一旦盛行,會否令更多人「賭博上癮」,不能自拔。 網上投注 隱藏身份便捷高效 近年本地賭客上網參與賭博活動,已相當普遍。東華三院平和坊近月也有調查指,在有賭波經驗的受訪青少年中,約三分之二稱常用手機應用程式賭波。 網上賭博的吸引力,已受到各界關注。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在2017年發表研究報告(理大研究),就提到受訪本地青少年參與網上賭博及網上博彩遊戲的原因,包括可隱藏身份、方便及有效率。 有本地研究指出,網上賭客成為「危機賭徒」及「病態賭徒」的風險比傳統賭客更高,分別達1.5倍和3.2倍。一般來說,病態賭徒的主要特徵,在於賭徒因為賭博而失去自制能力,以致擾亂日常生活的其他重要範疇。 不過,即使網上賭博或較易成癮,也有聲音主張不宜過分誇大問題的嚴重性。例如哈佛大學醫學院就有一系列與歐洲大型博彩網站bwin合作進行的研究,兩年內收集和分析數以萬計體育博彩者和網上賭客的數據,指絕大多數賭客只會偶爾為之,只有大約一至五個百分點較為沉迷其中。 回到香港,雖然馬會的總投注額創新高,但參考理大在近年分別做的多次同類型研究,香港青少年的網上賭博參與率其實呈下跌趨勢,由2001年的4.6%跌至2012年的1.2%和2016年的1.0%。 賭博問題過憂? 不同平台各異 觀察上述數字,是否說明社會對於網上賭博的問題,過分憂慮?在2016年一份由澳洲學者撰寫的研究,首次嘗試從實證方式證明不同的上網方式,諸如電腦上網、手機上網或平板電腦上網等,會構成程度不一的賭博危害。 該研究數據來自逾4,000名完成綫上調查的澳洲受訪者,研究團隊透過設計問題將他們歸類到不同的賭博類型中,分別是綫下賭博、電腦賭博和輔助設備賭博(包括手機和平板電腦),又將受訪者按易成癮程度分為「無問題」、「低風險」、「中等風險」及「問題賭徒」。 經過統計學上的傾向評分匹配方法配對數據後,該研究發現輔助設備賭客雖一如所料,具有最高比例的「問題賭徒」,但同屬網上賭博陣營的電腦賭博,其「問題賭徒」比例卻遠低於另外兩組,只有8.8%;另外兩組則為22.2%(輔助設備賭博)和19.2%(綫下賭博)。而電腦賭客中不論是「無問題」還是「低風險」的賭客,所佔比例均是三組之首,

賭波賭上癮 26歲男一場波輸40萬 母親一句話決心戒賭

Image
26歲的阿檸,16歲時第一次接觸賭博,19歲便隨中學師兄學識賭波,從此賭癮難斷。日賭夜賭,高峰期曾欠債20多萬,最後在家人的勸勉下決心戒賭。他說,能成功脫離毒癮,全因母親一句「輸了的追不回來」而決心戒賭。 明愛展晴中心自03年起,分析310位青年足球賭徒的數據,發現小部分賭徒在6、7歲時便透過家人接觸了賭博,中心促請政府提高合法「賭齡」至21歲,建議政府將每年博彩稅收的1至2%撥進「平和基金」,協助緩解賭波問題。 吸引阿檸賭波的,除了是對足球的熱愛,還有看似不高的風險,「賭上下盤的話,沒有和盤,只需要猜輸贏,感覺是2分1機會,容易贏。」一次貪玩,惹來近十年難以撇脫的賭癮,「以前做運輸業,月賺萬五元,大部分都拿去了賭。」賭波成了每天例牌玩意,「一開始戶口的投注額度只有3、4千,後來越來越高,一天3萬元的配額,下午花兩個小時就用光了。」 高峰期欠債26萬 不夠錢,阿檸便「先洗未來錢」,信用卡成了賭波資金來源,欠銀行的債務也越來越多,最高峰時期欠債達26、7萬元,亦試過一場波輸40萬:「一直不忿氣,希望平手離場,但越賭越輸。」最終阿檸家人收到銀行寄來討債的信件,東窗事發,阿檸在母親勸籲下,因對方一句「輸了的追不回來」,決心戒賭。 明愛展晴中心研究了自2003年來,310位向求助的25歲以下足球賭徒,發現當中99%均為男生,賭徒當中約8成只有中學教育程度。研究又顯示,當中一半賭徒只有不夠5年的賭波年資,但已經成為問題和病態賭徒。至於最早接觸賭波的年紀,超過9成人都是在20歲以下開始賭博,當中16至20歲最為「熱門」,佔近7成,而其中3.9%在10歲或以下已經接觸,「通常都是透過家人接觸,可能過時過節玩撲克牌。」 [US] Addicted to soccer gambling   The 26-year-old man lost 400,000 in one wave Mother determined to quit gambling in a word